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解读六祖惠能的《坛经》

财经快报 | 2022/08/23 09:32:18

《坛经》的“第一 行由品”:

《坛经》写到五祖忍大师说道: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解释:用大脑去思考是不行的,见到空性(佛性、自性、内在光芒)的人,从他写下的文字就能看出来他有没有见到空性。

评论:空性、自性、佛性、内在光芒(或者叫别的名字),这种事物,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到了才能相信、证实,没有亲身体验到的人是无法相信、理解的,但是亲身体验到的人又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这种事物是怎么回事。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信徒相信一些跟空性毫无关系的事物,比如大量信徒相信吃了修行高的人的屎尿可以见到空性,相信把钱财都捐献出去可以见到空性,相信性交可以见到空性。吃屎尿、捐钱财、性交,用有形、欲望能见到空无一物的空性吗?

《坛经》写到五祖忍大师说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解释:有天赋的人教得会、学得会空性(自性、佛性、内在光芒),时机到了,他就能体验到空性。没有天赋的人教不会、学不会空性,没有体验到空性、也就不懂什么是空性。

评论:学佛不懂空性,看再多佛学经典都是白看。懂了空性才能看懂佛学经典。佛学经典讲的也是空性,所以懂了空性也可以不看佛学经典。

《坛经》的“第二 般若品”:

《坛经》写道: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名波罗蜜。

解释:执着于事物、念头,就会产生、消失各种念头,就像水面有波浪一样,产生念头就像翻起来波浪,念头消失就像波浪落下去,这就叫彼岸。不再执着于事物、念头,大脑里的能量就像泉水常流,却没有潮起潮落的念头,这就叫彼岸(彼岸不是死亡,而是自己的念头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的境界),梵语也叫波罗蜜。

评论:著境讲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大脑里念头生灭的状态。离境讲的是极少数人可以自己体验到的大脑里的念头不产生也不消失。

《坛经》里写道:无忆、无著,不起狂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

解释:不执着于事物、念头,大脑不产生任何念头而见到空性,用空性(自性、佛性、内在光芒、三昧、三摩地)的智慧观察、照亮大脑里保存的所有事物、念头,不用意识去肯定或否定大脑里保存的所有事物、念头,这就是见到空性而成佛。

《坛经》写道: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

解释:迷惑的内心从自己身体之外去修行成佛,(比如,吃修行高的人的屎尿、精液等,跟修行高的人性交,捐钱造佛像、做各种神乎其神的仪式,等等,都是从自己身体之外去修行成佛,这完全走错了方向),没有体验、感悟到自己身体里的自性(空性、佛性、内在光芒、般若、三昧、三摩地),这就是没有修行天赋(小根)的人。

评论:佛像有文物价值,但没有修行价值。即使认为佛像对修行没有帮助,也没有必要毁坏佛像,佛像摆在那里也可以美化环境。

《坛经》写道: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心,一切经书,因人说有。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解释:如果没有人,所有的修行方法都不存在,所以知道所有修行方法来自人心,一切佛学经典的存在都是因为有人存在。所以知道所有修行方法都在自己心里。为何不从自己心里,突然见到空性(自性、佛性、内在光芒、般若、三昧、三摩地、波罗蜜、彼岸)?

评论:所有的修行成佛的方法都是从自己心里见到空性。吃别人的屎尿、精液等,跟别人性交,对人或生物、佛像、图文、视频顶礼膜拜,跳大神、做各种神乎其神的仪式,等等,这些自己身体之外的方法都不是修行成佛的方法。

《坛经》写道: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解释:自己心里有知识、自己可以体悟到空性,如果心里起了邪念(比如号称性交可以成佛,吃屎尿、精液等可以成佛)、迷糊的想法、黑白颠倒的念头,自己身体外的知识虽然教授给你,你依然是无药可救(比如一边读佛经,一边性交、吃屎尿精液等)。如果心里起了正确真实的智慧(般若)观察照亮自己内心,一刹那间,所有念头都消失了(大脑里没有任何念头),如果见识到自性(空性、佛性、内在光芒),一次体悟自性就能成佛。

评论:《坛经》、《瑜伽经》都描述了如何进入禅定(三摩地、空性)、禅定是什么状态,这并不是什么隐私不能说,反而是广而告之、大说特说,不是关起门来用见不得人的方法做事、搞得神乎其神。只是《坛经》、《瑜伽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普及禅定知识。

《坛经》写道: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解释:用智慧观察照亮自己身体,自己身体内外明亮透彻,从自己的心里获得认识(或知识)。如果见到人世间一切事物,心里不为这些事物而迷恋、痴迷、贪恋、执着、抓住不放,就是“无念”(不是大脑里没有念头,而是自己不纠结于念头)。把“无念”用在所有事情上,也不会执着于所有事情。只是让自己的心里保持干净、纯净,使六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识)脱离六种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大脑)的影响,不为六种感觉而迷恋、痴迷、贪恋、执着、抓住不放(比如痴迷于吃、穿、住、用、性交、钱财、名气、地位等),自己的身心从所有事情中经过、但不被所有事情拖累,不会为了任何事情而停留,就像没发生过这些事情一样,这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也叫“无念行”。

评论:这里的“无念”、“无念行”不是大脑里没有任何念头,而是虽然自己能感觉到六种感觉,但自己的大脑不再被六种感觉影响而产生喜怒哀乐等,自己就像透明人、隐身人一样经过人间的所有事物。比如,被人骂就当别人放屁,被人不公平对待就当这人是空气,无视他人对自己不尊重,甚至跟柳下惠一样即使美女坐在自己怀里也不会跟美女性交。这跟阿Q精神不同,阿Q是自己心里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无念、无念行是当别人甚至当自己是空气。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