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重新理解「沟通」:好好说话的自救指南

财经快报 | 2022/08/26 17:36:48

 

■ 本文为[我们HR]第 936篇原创。

■ 作 者贾维斯,[我们 HR]知识星球星友。 

沟通是职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为沟通,我们可以拉近彼此关系,协同推动项目的实施、落地。

放眼望去职场上的通用能力课程,几乎80%也是在讲沟通。但是,我们真的有理解沟通吗?有没有用一些实用的方法或者技巧可以快速提高沟通的能力呢?

 

「沟通」到底是什么

关于沟通,其实有很多有名的说法。脱不花老师将沟通定义为 “一场无限游戏” ,意指沟通是建立、形成、加强、优化人际关系的过程,一时的得失并不是沟通的关键,长久的相处才是我们一直能够在游戏桌上的根源。

与之对应的,谈判力专家熊浩对于沟通的定义是,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的有效对话与互动过程 。因为目的明确,所以也要把握好原则,让“目标的幽灵”始终游荡在沟通的范围内,穿透沟通的情势,形成专业的洞察。

看上去两者之间稍有不同,一个强调关系,另一个强调目的;一个说的是要多走心,高手做事之前先维护关系,另一个说沟通有基本的原则、主脉、场景和纲领。

矛盾吗?

当然不。

这时需要请出我们第三位“专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修辞学》一书中明确提到,要想说服别人,需要三种核心要素: 情感(pathos)、逻辑(logos)、信誉(ethos)。

情感就是在处关系,我希望你对我有好感,我们可以愉快地相处;逻辑是说你是一个聪明人吗?你能听懂我的话吗?我们之间的目标可以达成吗?信誉指的是我们之间存在信任吗?彼此之间的社交账户,是不是储存了足够多可以支撑我们继续进行沟通合作的信用值呢?

你看,如果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二位老师对于沟通的理解其实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怎么样才能做好「沟通」

有了对于沟通要素的了解之后,想要做好沟通就得按照这个方向发力,也即 维护情感、阐明逻辑、储存信誉。

1. 维护情感

朴素的好感源自相似和互动。 我们会对自己的同校、同乡、生日相同、星座相同等有任何相似之处的人产生好感,相似会带来某种层面上的共振,共振可以进一步演化为共情,而人在被共情时会分泌催产素,这是一种减弱压力、缓解焦虑的物质。因此,如果你非常想认识一个人,想找到一些话题,不妨先从你们的相似之处找起。

这个相似之处可以是道具,比如同种口味的咖啡、颜色相似的领带、共同玩的一款游戏、看的一部电影等,可以是人的特征,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同校、同乡等,甚至可以是某种状态,比如对待开心的人,你也要跟着情绪高昂,对待低落的人,你的声音也要一起降低度数。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共振的效果,共振之后,通过不停的互动彼此之间扩充信息,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和理解,进而产生共情。人总是会对自己互动频率和次数高的人产生好感和依赖,毕竟,同样一件事儿同样一句话,我为什么不找更熟悉的人去做呢,你说对吧。

更深一层次的好感来自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中对此有非常丰富且深刻的阐释。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做个引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展开去阅读。

用好小技巧,好感其实可以迅速提升。 脱不花老师的课里提到过一个公式,好的倾听=识别情绪+接收事实+了解需求/反馈,好的回答=回应情绪+确认事实+给出对方需要的反馈。

比如618的时候,女朋友走到你面前,对你说:“哎呀好烦啊,我想买的那双鞋没买到,真是气死人了。”如果你是个直男,你直接说“嗨不就一双鞋么,没买到换一双不就得了。”说完很可能她对于618的怒火就直接转到了你的身上。当然你也换个角度想,虽然被怼了,但也变相省钱了(狗头.jpg)。

如果我们来套用下这个公式,女朋友的情绪是烦躁、生气,事实是没买到鞋,她来找我也不是来闲聊天了,是希望我能给她点建议。

如果这时候你这么说:“哎呀,这是谁让我媳妇这么生气了,消消气消消气(回应情绪),最近这两年618这些活动做的确实越来越差了,我每次都看不明白玩法(确认没买到这个事实是由于第三方的问题),没关系,你喜欢那双鞋我之前在实体店也见过,咱们明天出去买一双肯定比网上买要好!(给出建设性的方案)。”

这么聊完之后,保证感情更上一层楼。

2. 阐明逻辑

聪明有时是个客观题,有时也是个主观题。

说客观题,它 和智商有关,和思维能力有关 。吃透了结构化思维,逻辑的基本面也就有了。

说主观题,是因为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场合下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顾问加入了一家相对传统的企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部门里面所有的人逐个做了次一对一沟通。

按理说他这算是咨询公司的标准做法,但却遭到了部门同事的一致吐槽,有说他来打探消息的,有说他太过于装专业的,甚至还有说这是要把大家全部都卷走的。镜头转换一下,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互联网或者外企,质疑吐槽声相对会少一些。

就像多年前一个央视主持人采访说的那样,一个真正优秀的主持人,不是走到哪里主持都会被人一眼看出来他身上有一股专业的“央视范儿”,而是到了哪里就让别人觉得他也是这个地方的人。

用什么方式阐明逻辑,什么方式落实逻辑,这些都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3. 储存信誉

信誉的储存是建立在情感和逻辑之上的 。每个人的左边上衣口袋其实都不仅仅是一块布料,那里面住着一个“私人银行”。每次你和别人进行一次互动,彼此的出纳就会为这次行为进行一次记录:

“恶语相向,扣10元”,“帮了我一个大忙,加100元”,“把黑锅盖在了我头上,扣200元”。

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

储存多了,可能会得到回报,储存少了,无限游戏也可能变成“无线游戏”,两个人之间的那根“线”,就此也就断了。

当然, 回报并不是简单的“一来一往”,而是要为未来留下“更多可能 ” ,这和“无限游戏”的思路也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如何才能更好地认识一位姑娘,是送礼物?还是修电脑?又或者是像个孔雀一样花枝招展秀着自己的才艺?一个好的答案是:借书。

借书这件事儿本身符合成功沟通的所有要素。喜欢相同的书,有好感、有文化,能看懂这本书,有逻辑、够聪明,借完书还得还,还的时候顺便再能给些回报,储存信誉,循环往复。

所以不知道怎么打开僵局的小伙子们,去借书吧,加油。

 

最后聊聊

沟通是个大话题,我结合着自己最近听到的理论和遇到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聊了聊,感觉还是略显粗浅,也欢迎有更多的朋友来进行交流,我们也一起沟通沟通。

作者简介:

贾维斯,人大毕业,五年培训经验,现就职于某互联网公司,喜欢故事,也喜欢创造故事。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