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 火花谈第19期

财经快报 | 2022/08/26 19:05:22

 作者 | 睿和智库

编辑 | 童洋、刘玉娇

视觉 | 张爱

责编 | 韩玮烨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习近平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近日, 睿和智库对话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王隆云, 探讨中欧交流、中欧关系以及未来中国欧盟协会与睿和智库的战略合作

睿 问

中国欧盟协会作为全国非盈利性组织,在促进中国和欧盟交流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隆云: 中国欧盟协会成立于2001年初,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中国欧盟协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之间各领域民间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增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传播中国文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欧盟协会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在全国友协的指导下, 主要从事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推动中欧民间友好往来和信息技术交流;(二)、研究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发展状况及中欧关系的发展;(三)推动中欧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环保以及青年交流、地方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四)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开展有利于中欧和平、友好、发展的活动。

睿 问

在疫情叠加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欧盟协会的工作面临哪些变化?

王隆云: 此次疫情具有持续时间长、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为应对疫情我们及时转换工作方式,通过语音和视频等方式积极同欧洲的朋友进行交流,协助他们在国内采购防疫物资,了解欧洲防疫情况并互致问候。

同时我们及时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国内, 开展小范围的调研活动、组织课题研究,梳理工作思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为今后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

中欧科技互补性强,中国欧盟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中欧双方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搭建企业合作交流平台,挖掘合作潜力,寻找发展机遇。

睿 问

目前欧盟国家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如何?

王隆云: 欧洲的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已经领先世界,同时在企业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这几年尽管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严峻,但是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还是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数据来看,202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了8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另外中欧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航空航天、生物、光电、电子、材料等领域的贸易增速超过了30%。

去年,中国与欧盟的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中欧班列去年开行列数达到1.5万列,同比增长22%。双向投资稳中有进,中欧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过了2700亿美元,在金融、疫苗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物流等领域投资合作非常活跃。 我国对欧投资保持逆势增长,中国顺利替代美国成为了欧盟最重要的生意伙伴。

受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欧洲“去全球化”思想有所抬头,但欧洲民间在华投资的意愿仍然十分强烈,大势不可逆。调查显示, 60%的欧洲受访企业计划扩大在华业务,近一半的受访企业在华利润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无论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地区投资,还是欧洲企业在中国国内投资,都能促进双方各地的经济发展,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睿 问

当前如何更好开展中欧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王隆云: 中欧双方在文化、教育领域差异较大。这是由双方的历史背景和地域差距所决定的,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应该学会 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明互鉴,体现彼此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双方文化差异大、特色鲜明, 正因如此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正因如此才更应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互学互鉴,才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

近两年虽然由于疫情原因双方文化交流活动减少,但这并没有阻碍中欧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我们相信随着疫情好转,中欧双方文化交流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

睿 问

“碳达峰”的目标时间越来越近,目前我国降碳方式有哪些?

王隆云: 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以风力、光伏、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取代火力发电,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二是加大碳基能源的循环再利用。 三是生态固碳,通过植被和海水进行碳的吸收和固定。

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都将碳中和时间定为2050年,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只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晚了十年,但在降碳经验和技术层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睿 问

低碳方面,欧盟发展处于全球前沿,带给中国双碳目标的启示有哪些?

王隆云: “碳中和、碳达峰”源于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地球问题首脑会议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时有197个国家成为缔约国,两年后《京都议定书》将碳排放法律化,2015年进一步签署了《巴黎协定》, 截至2019年已经有49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占全球碳排放的36%。

这些国家之所以能较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经济衰退导致能源需求减少;另一方面,西欧一些国家实行一系列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客观地讲,欧洲国家在环保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国能源系统一直是高耗能的,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极高,占比57%, 其中石油占比18.9%,天然气占比8.1%,绿色的非化石能源的只占了16%。目前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十四五”期间规划提出的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非常重,所以未来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开发利用空间巨大。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可见我国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厚积勃发、潜力无限。

“碳达峰、碳中和”既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它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增长转向技术创新主导型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必将会再次使我国经济驶入快车道,我国政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中国欧盟协会原计划在2021年12月举办“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大会”, 其核心目的在于将欧洲新能源的经验和技术与中国企业相结合,并尝试服务于非洲经济发展, 实现三方共赢。但是由于疫情原因,希望到今年11-12月可以成功举办。

同时,王隆云副会长谈到:“办会关键是出成果,见实效”, 期待这次2022中国楼宇园区资管及低碳数字化创新峰会圆满成功,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蓬勃发展。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