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 从荷兰“食品谷”看中国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

财经快报 | 2022/08/30 12:28:12

 

作者:谢达鞅

和君咨询产业园区事业部 研究员

北京和创瑞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顾问

一、荷兰如何成为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千米,不及我国一个省面积的1/2。同时,作为全球著名的“低洼之国”,荷兰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土地潮湿,不适合地面种植。但就是这个农业先天不足的“弹丸小国”,2020年农产品出口总值1008.93亿美元,成为了仅次于美国1479.23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而作为荷兰顶尖产业园区的“食品谷”2020年产值约650亿美元,出口额约325亿美元,约占荷兰农业出口的1/3。

荷兰是如何做到这种令人赞叹的产业奇迹呢?我们不仿从“食品谷”入手,探探其中奥秘。

二、荷兰食品谷:知识密集型农业科技产业生态系统

荷兰食品谷目前已形成“生物育种—4.0农业—加工—运输—营销” 的食品产业全链条,共拥有2600家以上农业和食品相关企业和机构,年产值达650亿美元,吸引了雀巢、达能、联合利华、亨氏、美赞臣、日本野田酱油等世界级食品龙头企业的集聚。同时,食品谷是由地方政府主导,以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为核心的非盈利机构,致力打造“世界上农业及食品产业与研究能力最强的地区”,并与横跨丹麦、瑞典的厄勒食品产业集群、意大利北部食品产业集群,共称欧洲食品产业的“三驾马车”。

食品谷当前的三大产业方向:

1.蛋白质替代食品:研究动物蛋白质的植物替代,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循环农业食品:致力于在农业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使用能源和原料,并尽可能少地产生废物。

3.功能性健康食品:推动新型健康食品的研发,让人们更轻松地获得健康的食品和生活方式。

三、曾经的困境:三大困境制约着食品谷的发展

在最初的发展中,荷兰食品谷也面临与我国许多农业园区相似的困境:

困境一(资源条件限制): 荷兰土地稀缺和土壤潮湿两大先天自然条件,严重抑制着当地农业的发展。

困境二(丧失先发优势): 一战、二战的连续爆发,让荷兰产业停滞、人才流失严重。美国远离欧洲战场,科技能力与产业规模蒸蒸日上,不仅是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主导者,也是智慧农业和生物农业的领跑者。

困境三(基础科研薄弱): 荷兰自古作为贸易国家,商业和金融是其立国之本。其劳动力先天不足,和商业文化根深蒂固,导致荷兰的基础性科研实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落后其他西欧国家。

 在“资源条件限制”、“丧失先发优势”、“基础科研薄弱”三大困境的限制下,不同于我国产业园区的“高周转、高垒债”、“产业定位好大喜功”的野蛮发展模式,荷兰食品谷从练内功入手,持续整合、优化自身资源,以先进农业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地园区产业结构与产品价值的双重升级,并不断带来正向循环的集聚效应。

四、破局之路:由传统农业向生物经济的蜕变

十九世纪中期,为防止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冲击,荷兰不得不走上了农业自立自强的道路,积极寻求自身科研能力的建设。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向来以其可拓展性而著称,得益于底层通用技术的创新应用,一路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农业,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智慧农业,升级到生物经济时代的循环农业。值此背景下,荷兰食品谷经过了“农业科研集聚地—生命科学策源地—知识经济承载区—生物经济示范区”的四个发展阶段,其农业内涵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也随之激增。

阶段一(农业科研集聚地): “农学教育+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知识创新系统初步建立,为食品谷的未来发展汇集了必要的元素。

阶段二(生命科学策源地): 在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基础下,瓦赫宁根市政府提出了“生命科学城”的概念,食品谷的产业内涵从农业领域延展至“生命科学”领域,也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阶段三(知识经济承载区): 荷兰政府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医药医疗、环境科技、新能源、通信技术等新兴产业开始向瓦赫宁根地区集聚,食品谷自此走向了多元化产业集群,其核心产业——传统农业不断体制升级。

阶段四(生物经济示范区): “可持续性经济”、“循坏经济”等概念在欧洲兴起,生物技术广泛被应用到传统产业场景中,生物农业与食品产业规模超越生物医药,成为各国争相竞逐的焦点。

在荷兰食品谷的发展过程,影响最深远事件便是,1876年中等农校和研究站的整合,并最终形成了食品谷的核心科学引擎——国家农业科学中心(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中心的前身)。自此,先进农业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成为了瓦赫宁根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为延续止今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螺旋模式奠定了基础。

五、荷兰食品谷的关键成功因素

1.   四大策略打造“4.0农业标杆”

如果数字经济时代的农业核心是“万物互联”,那么生物经济时代下的农业形态便是“万物共生”,而荷兰食品谷正是这“4.0农业”的创新之作,并以四大策略成功破局。

一是普及“玻璃温室农业”。 基于本国港口优势,食品谷充分利用本国的贸易红利,低价购置“玻璃温室”相关设备,并充分发挥地热能源优势来缩减“温室农业”的成本。

二是推广“岩棉无土栽培”。 因为欧洲的果蔬供给量少,价格相较我国要贵。食品谷针对附加值高的果蔬和花卉,采用岩棉栽培技术,不仅解决了土壤潮湿和盐碱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量。

三是推广“智慧农业+生物农业”模式。 食品谷基于本国的营商环境优势,吸引高新企业集聚,并依靠数据、技术、人才等红利,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可向外拓展的4.0农业产业生态。

四是产业链紧密协同。 荷兰因国小地寡。自古以来便是以商业立国,追求产业链协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食品谷内,从种苗、种植、服务组织、收购、分拣、销售等都有对应的参与主体,且中介体系成熟,各环节分工明确,却又紧密协作。

2. 科研为体,产业为用,产品为王

荷兰食品谷的核心成功模式可以概括12个字为“科研为体,产业为用,产品为王”。

科研为体: 以“瓦赫宁根大学”为核心的科研集群是食品谷的动力引擎。1997年,在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促进荷兰融入到欧洲生物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瓦赫宁根大学农业大学和荷兰农业研究所联合成立“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中心”,并逐步形成基础研究与通用技术研究于一体的农业科研集群。其中,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有9个农业相关的学科排名世界前三,并拥有囊括科研、教育、技术应用和职业培训的独特建制,不断吸引着国际人才与顶尖企业在食品谷集聚。

产业为用: 以“食品谷基金会”(FoodValley NL)为纽带的农业产业生态。“食品谷基金”是由当地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主体共同设立的资源平台,主要发挥五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充当企业与研究机构或企业之间的沟通网络功能。二是支持各种创新项目,不仅转移技术,还要鼓励机构和人员从科研集群中分离,支持其独立发展。三是推动从荷兰到欧盟全境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知识创新。四是与其他农业和食品集群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向会员返还福利。五是举行和参加国际展览会,推广食品谷的技术成果。

产品为王: 目前,荷兰食品谷积极推广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农业和食品产业中的应用,已形成“生物育种+功能性食品”的高附加值产品模式。在生物育种方面,食品谷目前云集了40多家种业公司,种子试验田面积占全球的40%,种子及原材料年销售额超20亿欧元,出口额占全球的46%。在功能性食品方面,通过建立会员制的食品谷社区,吸引创新和生产要素集聚,加速产品升级迭代。例如,针对体重超标、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 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症,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和运动等特定人群,食品谷开发出具有特定形状、颜色、口味、结构、质地、营养成分等的个性化食品。

六、荷兰食品谷对我国农业园区的启示

在“资源条件限制”、“丧失先发优势”、“基础科研薄弱”限制下,荷兰食品谷对我国农业园区的核心启示有三点:

一是“向内求”。 产业发展向来是危中存机,客观条件的限制不代表自身优势的缺乏,以传统的资源视角看到的都是缺陷,但如果用科学的视角,则可能处处蕴含机会。所以“向内寻”,求的是新视野,求的是发展新基础。

二是“向外聚”。 在“向内求”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产业定位,用好用足相关资源,以小处着手,不断形成集聚效应。

三是“科研为体,产业为用”。 在VUCA时代里,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技术持续迭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动力。而地方产业园区要想弯道超车,实现产业结构与产品价值的双重升级,那么就必须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真正做到“科研为体,产业为用”。(完)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