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那个频繁跳槽的人,现在混得怎么样

财经快报 | 2022/08/30 13:54:04

团队里有个产品经理的岗位正在招聘,如今确实是属于“看机会的人多,好的职位少“的”甲方”好时代。

疫情封控时,人事部和我们部门线上看了几个人选。疫情解封后,第一时间安排2名杀出重围的候选人来公司“面对面”面试,大概意思就是还得线下看看“实物”再做终极选择,包括谈吐、风格这些还是需要见真人来碰碰感觉。

十分有趣的有2点。第一是两位候选人其实都来自某家Top 3的外资骨科(J司因为骨科带量采购正在准备裁员),只是两位互相不知情;第二点是这两人工龄大概都在14年左右。

第一位工作过2家骨科公司,工作时因为熟知产品,得到机会从J司销售部转岗到市场部,年薪在45万左右。

第二位工作过4家公司,内科、外科、骨科产品线都做过,纯市场部职能经验,培训、学术、产品管理都做过,年薪在65万左右,绝对踩在行业内产品经理的高位了,我猜这一点两位当然也是深深的互相不知情的。

这个案例反应了两个行业内最焦灼的问题,一是好岗位机会越来越难,竞争增大;二是药械市场部人员的薪酬范围差距大,其实这个现象不仅在J司存在,在药械行业里都是如此。薪酬是依照人才的学历背景、职业履历、岗位价值、公司情况这四大象限进行划分。

通常市场部总监的年薪在100-250万之间、市场部经理在70-120万之间、产品经理在40-80万不等。

想要收入在行业内同等公司、职位、年龄里拔尖,有些重点需要自己在职业规划里重视甚至是警觉。

1. 频繁跳槽未必对简历不好, 反而是薪资提升的好方法

目前在药械行业,行业很多产品线都在调整、公司架构变动多。所以看简历时候,2-3年换岗位对面试官来说都是很合理的、可接受的。

从一而终、庸庸碌碌,明明上家5年没给你升职你还在那里,反而会让下家对你的行业价值和个人进取心产生问号。

所以合理安排自己在每家工作的年限,要么看钱要么看学习机会,不要浪费时间。毕竟跳槽涨薪比每年普涨可观太多了。但是除非有合理理由, 尽量避免 1年内跳槽尤其是试用期内离开的情况。

2. 以小公司小产品线博高薪而后回流头部企业,也是一种方法

一般跳槽普涨总在20%-30%,想要50%、100%甚至更多的涨幅,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公司基于自身吸引力不够又非你不可,愿意高薪换人才,10年前从外企去民营的伙伴们应该都尝过这波甜头吧?

目前来看,还是很有机会。一些民企、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外资,对有产品知识、客户资源的人才,一样愿意出大钱挖走。

担心小公司不稳定的伙伴,这确实是大力提抬头、薪资的好机会,只要保持行业竞争力,日后高价再回流到头部企业不是不可能。通过战略性的机智的快进快出一次,薪水立刻不一样了。

3. 每年合理地和老板谈涨幅,不代表你事情多而是你价值的体现

目前药械企业,不升职的话,公司普涨每年在5%已经是“好”公司了。但即使不升职,你也有机会和老板坐下来谈谈你的情况。

因为普涨是他要控制的部门内,你愿意说、愿意谈,他愿意为你买单,只要拉点其他“老实人”的基数下来即可平衡他的总盘子。肯说,对一些部门老板来说,反而会认为你有意向在公司长线发展,比那些不坑神却已经心里不舒服偷偷出去找门路的闷葫芦强。

根据自己的薪资情况、工作强度价值,合理谈一谈。你自己不争取,别指望老板和人事会主动。他们的额度,永远是偷偷留给那些不好说话的“刺头”的。

4. 依据行业资讯、培训、线上讲座、内容输出都是合理合法的

身在市场部,对药械行业市场动态、咨询、政策都有接触,尤其是高年资的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也会有机会接触各种学习平台。合理发挥出来,给自己找一些讲课的机会、内容输出的机会,既能提升收入、锻炼自己、也能帮助行业年轻人,渡人又渡己,如果能力到了,为啥不这样做?

在最上面和大家介绍的案例里,我们最终会录取哪一位产品经理,还在考量中,这其中有多层考量维度,薪资是一个但不是最要紧。原因第一是公司付费不是我个人掏钱,我的重点是确保他干活能力过关;原因第二是在高位的产品经理,也在公司的可支付范围内,并不需要额外做特批申请,何况薪资完全说明了他的能力,上家愿意支付已经是验证过他能力OK的行为。

所以各位,大胆谈薪资、大胆多途径去提升收入吧!

来源:思齐俱乐部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