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从这三个视角出发,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财经快报 | 2022/08/19 12:51:07

我和大家详细说明了我们在做个人标签和定位时经常会陷入的三个误区,这个误区多多少少会对我们的个人定位、自我展示、IP拓展有一定的影响。

今天,我在这里就和大家说一说破局之法:如何从生涯规划的定位视角出发,用三个角度去认清自己、介绍自己。

1

身份角色

第一个视角,就是你的身份角色。 这个角度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总结:。

一是身份,身份是外在赋予的,比如你的职业,你的职位,赋予了你一个身份,很容易说明。

二是角色,角色是由关系决定的,比如我是全职奶爸,这是和孩子的关系决定的,我也是个成长教练,这是和学员的关系决定的。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了,我的身份、角色都存在,可是并不是我都想要的,我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对自己的身份角色进行探索呢?从而找到一个我特别想要的、渴望的一种身份和角色。

在这里,你可以试一试 “探索三问”。

第一个就是问问自己,“你关注和在意的身份角色是什么?”

我曾经在保险公司工作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这个角色,我并不是很在意,也不想去宣传。我现在特别关注的是生涯规划师这个身份,尽管我并不是最优秀的生涯规划师,可是这是我在意的、关注的一个方向和定位。如果你在意的方向确定了,其实也就决定了你会把精力和目标投入到这里。

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一些什么角色,让你从心底感到踏实呢?”

就拿我曾经给自己设计的职业金字塔为例,看上去这个金字塔很全面,不管哪个角度都能帮到你,可是那个时候我心里却极其不踏实,每当有人找我去解决其中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都有种着急、焦虑的感觉,觉得我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准备、去安排,不是那么100%有底;然后过两天,又有人找我去做另外一个方面的事情的时候,又会再次焦虑,因为觉得这也需要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安排和准备。

所以貌似全面的一个个人定位,背后却因为自己的功力并没有那么扎实,而让自己有着非常强烈的不踏实感。

第三个问题:“你想实现这身份角色,你有没有什么抓手呢?”

比如说我们通过TTT的学习,让自己的培训师专业之路更加扎实,或者在平时的线下活动里,不断的去练习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和工具;或者,你通过资源的拓展,认识了更多的人,合作了众多的项目,让你离你期待的身份角色更近了一步,这些都是抓手,都是我们向着自己确定的身份角色定位上扎实的一步。

就像我介绍自己的那样,我是一个全职奶爸,我在裸辞后付出了过半的时间陪着孩子成长,同时我也学习了足够多的亲子育儿的课程,既能让自己做到,也能适时帮助到别人,因此,这是个我很在意的身份。

所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意的、期待的身份角色是什么,你想出来了吗?

2

目标导向

第二个认识自己的视角,是目标导向。

刚才我们提到了在实现你身份角色的路径中,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抓手”,这个抓手,其实就是在实现你身份角色的过程中,你不断去实施的、阶段性的目标。

有些伙伴并没有明确的说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他很清楚的是,我接下来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这就是另外一个维度的自我定位的确认。

比如我刚做生涯规划师的时候,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成功的、有经验的规划师,如果贸然这么说,肯定要被打脸,甚至丧失基本的信任。所以在这个阶段,目标导向的定位会更加清晰和有抓手。比如第一年完成200个咨询,这其实就是符合当时个人现状的一个定位。

身份角色角度的个人认知,更多的是一种评价,而目标层级的确认,对应的就是成果,是自己阶段性努力的成果。 我们经常听人这么说:我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要变成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或者是一个温暖的妈妈。听上去挺好,可是细细一琢磨,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合格,怎么样做是温暖呢?

如果连怎么做、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清楚,其实也就说明自己对自己的不了解。所以,也许你还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如果你现阶段能有个清晰的、有具体数值的、能够有路径有方法的目标,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真有目标了,欢迎你用接下来的四个问题问问自己,这可以让你对未来的道路更加清晰,我就拿我自己的目标来举例说明。

第一问:这个目标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今年,我仍然计划完成600个小时的培训,在疫情之下,培训市场其实变得很不稳定,大受影响,很多线下课程也转到了线上。如果完成了这个目标,意味着我被市场的认可,意味着我及时的转型和调整收到了效果。

第二问: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你希望以此来证明些什么呢? 自由职业者,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安全感的,所以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会让我感到更加安全、更加的有成就感,也会对未来更有期待。

第三问:还有什么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除了培训,做好咨询也可以让我有成就感,比如今年完成200个小时的咨询,或者陪伴10个教练学员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以让自己不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都得到满足。

第四问:如果这些目标都达成了,你会成为谁呢? 如果这些都实现了,我会成为一个专业的、有能力的、能够帮助更多人的生涯领域的专家。

很有意思,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如果你通过目标来实现对自己的探索,最后也能推出来你期待的、渴望的那个身份角色是什么。

所以我们有时候是以一个角色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有时候我们做着内心渴望的那些事,尽管开始的时候结果并不清晰,但最终也能走到自己渴望的人生道路上去。

3

愿景使命

在我们每个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除了用身份角色、阶段性目标给自己做定位、做规划、制标签之外,还有一个定位的角度,叫愿景使命。

我们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年轻时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愿景使命,这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一个努力方向。愿景不仅仅是一个身份、一个角色能包含的,它是关乎于未来你所期待的一个画面的,在这个画面里,那个使命就是你所要担负的,可能是目标、可能是角色、可能是身份,而且,不一定是此生能够实现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最近,我一直在陪着孩子在看一部央视出品的系列片,叫《典籍里的中国》,这部片子每集介绍了一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著作,比如《论语》、《尚书》、《史记》、《周易》、《本草纲目》等等,那些让我们牢记的伟大的人,无不有着崇高的、伟大的愿景,或许他自己在生活的时代里潦倒、不得志,但并不妨碍他被身后人牢记。

我的愿景并不清晰,所以我仍在摸索和探索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阶段停留在不同的层级上。目标、身份角色、愿景使命的三层定位互相之间并不一定要有关联,也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在某个阶段,你一定会有一个方向为主赛道。

比如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这个时候就确定未来是走管理路线还是专家路线可能为时有些过早,因为你需要用一个个不断的成长和有价值的结果来确定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在哪个领域,所以目标导向的个人定位更加合适。

而人到中年,社会身份、家庭身份多元,多角色冲突比较严重,工作、生活难以平衡的时候越来越多,这时更要聚焦在自己身份角色的定位上,追随自己内心的向往,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去看重的方向上。

当我们的格局视野进一步提升之后,就不要再满足于自己的身份角色定位,那就思考为之付出未来的愿景使命更好,活出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

我从生涯定位的角度,和大家聊了三个视角,从这三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归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人生,设计出符合自己当下的,也是自己内心所向的人生标签、自我介绍。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当下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对自己的任一角度的定位,你会分享出什么样的自我介绍呢?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