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联合国报告揭示全球变暖前景,人类该醒醒了

财经快报 | 2022/08/23 09:22:47

报告还强调,若是人类尽快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影响也许是可逆的,但海洋、冰盖和全球海平面发生的变化在千百年内不可逆转。

全 文3565字 ,阅读约 需7分钟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8月9日下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

这份由全球200多位气候专家联合撰写的报告发出了一个警告:气候变化已成事实,它已成为一个危机且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而造成这一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至少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此外,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强降水和生态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北极海冰、积雪和多年冻土减少。

报告还强调,若是人类尽快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影响也许是可逆的,但海洋、冰盖和全球海平面发生的变化在千百年内不可逆转。

▲全球气温变化历史和1850年至2020年气温上升原因分析。图/《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日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份报告给人类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警钟震耳欲聋,证据无可辩驳: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让我们的地球无法呼吸,同时让数十亿人面临着紧迫的风险”。

这份报告到底想发出怎样的信号?在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危机时,人类应该怎么办?新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报告主要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项目主任保罗·爱德华斯(Paul N. Edwards)。

━━━━━

气候变化正在加剧,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京报: 这份报告想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

保罗·爱德华斯: 报告想传递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并在世界各地产生影响。干旱、洪灾、强降雨、野火等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变得更严重、更频繁,而未来还会更加严重。由于气候系统变化,海平面正在加速上升,且不管我们采取什么行动,未来2000年内海平面都将上升几米。

但是,我们仍有机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C 以内——这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最坏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立即大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新京报: 相比于以往相对保守的表述,这份报告明确指出,人类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何这一次采用了如此强有力的表述?

保罗·爱德华斯: 事实上,2013年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就曾指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这一点是“明确的”。

但这一次在表述上进一步指出,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一个“既定事实”。虽然科学中没有什么是100%确定的,但“明确的”(unequivocal)和“既定事实”(established fact)这两个词反映的是科学中最高级别的确定性。这一次的报告使用了这些表述,是因为从科学的角度,对于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这一点已不再具有任何怀疑。

▲不同排放情境下短期、中期、长期全球升温变化。图/《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

━━━━━

全球各区域都面临更多变化,两次报告期间碳排放并未减少

新京报: 这是IPCC自1988年成立以来,第六次发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和前五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保罗·爱德华斯: 这份报告和前五份最大的不同是世界区域的交互式地图集。也就是说,以前的报告侧重于全球和大陆层面,而这次的报告则针对比较小的区域。我们将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地区划分为45个区域,展现其已经发生的变化,分析其未来还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自1950年代以来,41个区域经历了更多的极端高温天气;19个区域强降水现象增加;12个区域农业和生态干旱发生率增加,其中6个同时经历了强降水增加的问题。

由于温暖的空气能蕴含更多的水分,但也会使土壤变干,因此更强烈的降雨和更严重的干旱都是全球变暖可预见的影响,但各个区域面临的情况可能不尽相同。各区域在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事件和其他气候影响方面所面临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这份报告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交互式地图集对于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决策者都具有重要价值。

▲全球变暖加剧导致区域平均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变化加大。图/《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

新京报: 自2013年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发布以来,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否有取得任何进展?

保罗·爱德华斯: 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在2013年发布,2年后的2015年通过了《巴黎气候协定》,这个协定标志着气候政策的重大转变,同时设定了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以内 的目标,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

当时,几乎每个缔约国都提交了一份关于减少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不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017年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但现总统拜登今年年初又重新加入了协定。然而,IPCC最新报告指出,各国根据《巴黎气候协定》作出的承诺不足以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 2°C 以内。

事实上,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未减少。报告已经指出,如果有三分之二的机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C 左右,我们最多可以再排放 4000 亿吨二氧化碳。然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排放量约为 400 亿吨。也就是说,只有非常迅速地减排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当然,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为减少排放做出努力,一些国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进一步减排、零排放承诺。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排放量开始下降。

━━━━━

全球升温幅度越大,极端天气事件越频繁

新京报: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肆虐欧洲、亚洲的洪水,造成数百人死亡的北美热浪,以及仍在世界多个地区燃烧的野火。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以说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吗?

保罗·爱德华斯: 我们无法说,某个特定的极端天气事件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因为天气是个极大的变量。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气候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导致这些事件的发生。

譬如,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在没有人类影响下极端高温天气本该50年发生一次,但现在平均下来50年内发生了4.8次。

而如果全球升温达到了2°C——在中高排放背景下最快可能在2040年就达到,这类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可能达到50年内13.9次。如果升温4°C——在高排放背景下可能在本世纪末达到,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将升至50年内39.2次,基本上每5年内有4年会发生这类事件。

新京报: 这份报告指出,即使世界各国尽快实现减排,到2040年,全球升温都会达到1.5°C。这意味着什么?

保罗·爱德华斯: 报告提出了5种预测模型,分别反映在不同的减排速度下,全球气温变化会出现怎样不同的结果。

但根据分析,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也就是全球在205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全球升温仍会短暂超过1.5°C(大约达到1.6°C)。不过之后会出现回落,并在本世纪末稳定在升温1.4°C左右。

实际上,这次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已经升高了1.1°C。这比2013年第五次报告公布的0.85°C至0.89°C又出现了明显上升。

━━━━━

为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全球需加大减排力度

新京报: 作为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已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美国则承诺在2030年前减排比2005年减少50%-52%、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你认为这些对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来说足够了吗?

保罗·爱德华斯: 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重要贡献,但并不足以达到IPCC报告中提出的相对较好的情景——也就是全球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避免出现气候变化带来最严重的危害。

新京报: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加深,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那么,你认为未来气候变化会加速还是放缓?

保罗·爱德华斯: 这取决于我们现在做出的选择。短期内(大约20年内)的情况基本已无法改变,因此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目前大致一致。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迅速地减少排放,那么未来40年内气候变化的步伐可能会放缓。反之,若是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排,气候变化必然会加速。

不过,需要谨记的是,每一吨排出的二氧化碳、每一个上升的0.1°C都非常关键。因此,在碳排放上,只要采取行动了都会比不采取行动要好。

新京报: 面对当前的气候危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保罗·爱德华斯: IPCC坚持政策中立,因此我们并不提出任何具体的政策建议。但是这份报告中描述的情景其实表明了一点,那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气候变化最糟糕的情景,国际社会需要立即做出改变并尽可能地减少排放。

但具体怎么实现这一点,取决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没有一个单一的、神奇的解决方案,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存在很多的机会。从联合国到各国政府,再到各个地区、城市甚至企业,每一方作出的承诺都是有价值的。

企业管理顾问答疑:季老师15240599391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