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毛选》读书笔记269:《战争和战略问题》学习与体会

财经快报 | 2022/08/19 11:14:06

《战争和战略问题》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

一、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但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说来,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

1、在资本主义各国, 国家内部没有了封建制度;外部没有民族压迫。 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在于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教育工人,生息力量,准备最后的推翻资本主义。 那里的组织形式是合法的,斗争形式是不流血的(非战争的)。但是这种战争,不到资产阶级处于真正无能之时,不到无产阶级的大多数有了武装起义和进行战争的决心之时,不到农民群众已经自愿援助无产阶级组织起义和战争时是不应该举行的。到了起义和战争的时候,又是首先占领城市,然后进攻乡村,而不是与此相反。所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所曾经这样做的,而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证实了的。

2、在中国。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帝国主义没有武装进攻的时候,或者是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反对军阀(帝国主义的走狗)的国内战争,例如1924年~1927年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或者是联合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同样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国内战争,例如1927年~1936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在帝国主义举行武装进攻的时候,则是联合国内一切反对外国侵略者的阶级和阶层,进行对外的民族战争,例如现在的抗日战争。

所有这些,表示了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3、“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斯大林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无论是对于北伐战争说来,对于土地战争说来,对于今天的抗日战争说来,都是正确的。这些战争都是革命战争,战争所反对的对象都是反革命,参加战争的主要成分都是革命的人民;不同的只在或者是国内战争,或者是民族战争,或者是共产党单独进行的战争,或者是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战争。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4、党的中心任务是武装斗争。 在这一点上,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至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的五六年内,是认识不足的。

5、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 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了武装就不能解决。这对于有些党员愿意做党的组织工作,愿意做民众运动的工作,而不愿意研究战争和参加战争,有些学校没有注意鼓励学生上前线,等等现象,还是一剂对症的良药。一句话,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

二、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

我们来看一看国民党的历史,看一看他是如何地注重于战争是有益的。

1、孙中山时期。 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他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进行了武装的反袁运动。后来的海军南下,桂林北伐和创设黄埔,都是孙中山的战争事业。

2、蒋介石时期。 蒋介石代替孙中山,创造了国民党的全盛的军事时代,他看军队如生命,经历了北伐、内战和抗战三个时期。过去十年的蒋介石是反革命的,为了反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央军”。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点,他是抓的很紧的。对于这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在这点上,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是我们的先生。

3、各路军阀及其它党。 辛亥革命后,一切军阀,都爱兵如命,他们都看中“有军则有权”的原则。

外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不需要各自直接管理一部分军队。中国则不同,由于封建的分割、地主或资产阶级的集团或政党,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是大。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看清问题的中心。

共产党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涛),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现在是民族抗战,还是要争民族的兵权。 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东西。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有人笑我们是“战争万能论”,对,我们是革命战争万能论者,这不是坏的,是好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共产党的枪杆子造了一个社会主义。我们要造一个民主共和国。

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 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三,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

1、1921年至1927年。 我们党虽然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四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1924年~1927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但是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

2、1927年至1935年。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的紧急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进了一步。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在名义上反对政治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实际上,重新犯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这两个会议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两个会议都没有着重地涉及战争和战略的问题。这是当时党的工作重心,还没有放在战争上面的反映。1933年,党的中央迁至红色区域以后,情形有了根本的改变,但对于战争问题以及一切主要问题又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致使革命战争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3、1935年以后。 1935年的遵义会议,则主要的是反对战争中的机会主义,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共产党在17年的斗争中,不断锻炼出来一条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而且锻炼出来了一条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我们不但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政治问题,而且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战争问题;不但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党、会治国的有力的骨干,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军的有力的骨干。这是无数先烈的热血浇灌出来的革命的鲜花。

为了胜利地进行今天的抗日战争,扩大和巩固八路军、新四军和一切我党所领导的游击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原则下,党应派遣最好的和足够数量的党员和干部上前线。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组织任务需服从于政治任务。

四、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我们党的军事战略的变化问题,值得给予研究。分为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两个过程来说。

1、国内战争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战略时期。 在前期主要的是游击战争,在后期主要的是正规战争。但是所谓正规战争是中国型的,只表现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和指挥上,组织上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计划性方面,其他则仍是游击性的,低级的,不能和外国军队一概而论,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些不同。因此,这种正规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的游击战。

2、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 ,就我党的军事任务来说,也将大体上分为两个战略时期 。在前期,包括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主要的是游击战争;在后期,战争战略反攻阶段,主要的将是正规战争。但抗日战争前期的游击战争,和国内战争前期的游击战争有许多不同的内容,因为是用正规性(某种程度上)的八路军去分散执行游击任务;抗日战争后期的正规战争,也将不同于国内战争后期的正规战争,这是在装备了新式武器之后,军队和作战将要起一个大的变革而说的。这时的军队将获得高度的集中性和组织性,作战将获得高度的正规性,大大减少其游击性,低级性的将变到高级的,中国型的将变到世界型的。这将是战略反攻阶段的事业。

3、三个转变。 由此看来,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过程和四个战略时期之间共存着三个战略的转变。第一个,国内游击战争和国内正规战争之间的转变;第二个,国内正规战争和抗日游击战争之间的转变;第三个,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正规战争之间的转变。

三个转变中, 第一个转变曾经遇到很大的困难 。这里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反对沉溺于游击性,而不愿向正规性转变的右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倾向,这是由于干部对已经变化的敌情和任务估计不足而发生的。又一方面则要反对过分的重视正规化的左的集中主义和冒险主义倾向,这是由于一部分领导干部对敌情和任务估计得过分,并且不看实情,机械地搬用外国经验而发生的。

第二个转变是处于两个不同的战争过程之间的 。这个是1937年秋季(卢沟桥事变)后的事情。这时,敌人是新的,即日本帝国主义,友军是过去的敌人国民党(他对我们仍怀着敌意),战场是地域广大的华北(暂时的我军正面,但不久就会变为长期的敌人后方)。我们的战略转变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之下进行的一个极其严重的转变。在这些特殊的情况下,必须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说的是分散使用,不是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和游击战,才能同敌情和任务相符合。这时,轻敌和恐日病在国民党中都是发生了的。我们却相当顺利地执行了这个转变,不但未遭挫败,反而大大的胜利了。这是由于广大的干部适时地接受了中央的正确指导和灵活地观察情况而获得的。这一转变关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关系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非常之大,只要想一想,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民族解放命运上的历史意义,就会知道的。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就其特殊的广大性和长期性说来,不但在东方是空前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可能是空前的。

至于抗日游击战争到抗日正规战争的第三个转变 ,这属于战争发展的将来,估计那时又将发生新的情况和新的困难,现在可以不去说他。

五、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在抗日战争的全体上说来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因为抗日战争的最后命运,只有正规战争才能解决。就全国来说,在抗日战争全过程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中,首尾两个阶段都是正规战争为主,辅之以游击战争。中间阶段,由于敌人保守占领地,我虽准备反攻,但尚不能实行反攻的情况,游击战争将表现为主要形态,而辅之以正规战,但这在全战争中,只是三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其时间可能最长,故在全体上说来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不认识这一情况, 不懂得正规战争是解决战争最后命运的关键,不注意正规军的建设和正规战的研究和指导,就不能战胜日本,这是一方面。

但 游击战争是在全战争中占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的。 没有游击战争,忽略游击战争和游击军的建设,忽略游击战的研究和指导,也将不能战胜日本。因此, 游击战争虽然在战争全体上居于辅助地位,但实际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而忽视游击战争,无疑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又一方面。

游击战争的可能,只要具备大国这个条件就存在的,因此古代也有游击战争。但是游击战争的坚持,却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出现。

在战争问题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要的、恰当的,是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的。

由此可以懂得我们党的军事战略方针,由国内战争后期的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战争前期的游击战争,是何等重要和必要的了。综合其利有如下18项:

1、缩小敌人的占领地;2、扩大我军的根据地;3、防御阶段,配合正面作战,拖住敌人;4、相持阶段,坚持敌后根据地,利用正面整军;5、反攻阶段,配合正面,恢复失地;6、最迅速最有效地扩大军队;7、最普遍的发展共产党,每个农村都可组织支部;8、最普遍的发展民众运动,全体敌后人民,除了敌人的据点以外,都可以组织起来;9、最普遍的建立抗日的民主政权;10、最普遍的发展抗日的文化教育;11、最普遍的改善人民的生活;12、最便利于瓦解敌人的军队;13、最普遍最持久地影响全国的人心,振奋全国的士气;14、最普遍的推动友军友党的进步;15、适合敌强我弱条件,使自己少受损失,多打胜仗;16、适合敌小我大的条件,使敌人多受损失,少打胜仗;17、最迅速最有效地创造出大批的领导干部;18、最便利于解决给养问题。

在长期奋斗中,游击队和游击战争应不停止于原来的地位,而向高级阶段发展,逐渐地变为正规军和正规战争,这也是没有疑义的。我们将经过游击战争,积蓄力量,把自己造成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因素之一。

六,注意研究军事问题

两军敌对的一切问题,依靠战争去解决,中国的存亡系于战争的胜负。因此,研究军事的理论,研究战略和战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缓。战术的研究虽然不足,但十年来从事军事工作的同志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成绩,已有很多根据中国条件而提出的新东西,缺点在于没有总结:起来。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置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但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不足。为了全党和全国的需要,军事知识的通俗化成为迫切的任务。所有这些今后都应该注意,而战争和战略的理论,则是一切的骨干。从军事理论的研究,引起兴趣,唤起全党注意于军事问题的研究,我认为是必要的。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