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新知
5 9 1 5 1 5 8

如果你选不好高考志愿,那你也一定做不好基金投资!

财经快报 | 2022/08/22 19:00:55

最近看到半佛的一篇文章《高分反而坑了志愿填报》,带给我的感触相当大。我发现“家长给孩子选志愿”跟“我们选择基金”的心路历程,简直一模一样!

当然,也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和慰藉。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志愿咨询机构”的负责人,他讲述了现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让人出乎意料”的现状。

我摘取了这位机构负责人的3段核心语录,让我们一起看看。

0 1

文章开头,“志愿咨询机构”负责人就在“吐槽”现状,他说:

"

你们以为我们给孩子选志愿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其实根本不是的!

能跟家长分析的城市、院校、专业这些,我们肯定是要讲到位的,但实操下来你会发现家长根本不在乎这些。因为信息太透明了,现在只要是个考试,大家都会用“辅助报考软件”,只要把自己的名次和分数给输进去,就知道去年这个分数段的报考情况了,这直接就坏事了。

因为,对大多数的家长来说,他们对志愿选择和填报问题就没有半点了解,也不重视。这就导致,他们对教育的认知只停留在分数上。甚至出现了家长越看重分数,孩子越报不好志愿的情况!

"

当看到这段话时,我首先去搜了一下文章中提到的“辅助报考软件”,因为这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的。

嘿!你别说,只要2秒钟,就给我推荐完大学了。并且,整个过程,我只需要填写1个东西,那就是考高分数。用户体验还是很流畅的。

这不就跟咱们很多小白投资者买基金的决策流程一模一样吗?

① 先确定自己的“期望收益率”和“能接受的最大亏损”

② 然后再去“基金业绩排名”从高到低排序,根据收益率去选。

③ 或者找一家有“智能投顾”服务的平台,再多输入一些“可投资资金”,“每月收入”等数据,最后推荐一堆基金。

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 让投资者把目光聚焦在“历史数据”上 ,并且,越近的历史数据,大家还会更加重视,比如近期“2020年大牛市的收益率”相比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更能引起投资者的重视,让投资者们有“过高的预期”。

进一步,导致这些小白基民们逐步忽视合理的“投资需求”,比如短期换房,长期养老等,而是 只着眼于“想要赶紧赚钱” 。他们也更不会关心自己买的基金是成长风格还是价值风格,不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他们只关心这只基金能赚多少钱。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投资者,如果不真正规划好自己的“实际投资需求”,不去了解“持有基金的风格”,那么很容易被情绪误导,追涨杀跌,然后最后沦为韭菜。

0 2

我们再回到高考志愿填报上。

然后,“志愿咨询机构”负责人继续解释说:

"

“你想啊,要是孩子一心想学医,那自然选择那个‘能上的医学院校’就好了对吧,毕竟只要临床专业课好好上,出来当个医生,这辈子基本就稳妥了不是。

但家长会这么想吗?

他们看着自己孩子的分数比这个学校该专业去年录取的最高分还高了10分,那家长心里能舒服吗?

对他们来讲这都是自己和孩子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十几年换来的,他们会 觉得凭什么要浪费掉这10分,肯定是要把分数用干净啊!

但就是因为不愿意“浪费”这么10分,于是在高分诱惑下,家长们被迫让孩子放弃心仪的专业,还像个赌徒一样,想着把孩子考的分给彻底用尽,就卡着一所‘名牌大学重点专业”去年录取的最低分去冲,像是为了报复自己当年高考没有考好一般。

真的是太蠢了!他们以为自己是分数的主人吗?不,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分数的奴隶,被高分给坑害了。还不如少考10分别这么纠结呢。”

"

看到这里,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受!

因为,我在去年就经历了一次:成为“预期收益率100%”的奴隶。

去年的新能源股可谓一骑绝尘,我自己有幸买到一只牛股,最高时获得了96%的收益率!

可是,很可笑的是,我当时第一反应不是“减仓”,而是“我一定要达到100%”的收益率,原因就是,只差一点点了!现在减仓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结果,最后市场不给我这个机会,我“赌”输了。终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最近很多来找我的基民朋友,都是这种情况: 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市场行情,总想“吃尽”每一个阶段的收益。

  • 年初大盘开始急跌时,很多人跑来问:“老师,现在经济环境不好,买什么能赚钱?黄金吗?”

  • 然后,当跌到底部区间,开始底部震荡时,这群人又来问:“老师,最近煤炭和原油涨得好,现在还能买不?最近震荡行情,可以做波段不?”

  • 最后,市场触底反弹,看到新能源大涨,又跑来问:“老师,我手里这几只基金涨得太慢,现在还能换新能源吗?”

大家总想“踩准”每一次行业轮动拐点,结果就是“为什么每次我买入后,就开始跌”!

这不正像是那些仗着自己孩子考了高分,不舍得报稳妥的专业,非要去“搏一搏,赌一把”,最后落榜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一样的。

殊不知,长期持有,逢低加仓,纪律定投,这些看起来简单稳妥的道理,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盈利概率。

当然啦,别说大家了,连我自己最近也有一个类似的“心魔”。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还在今年一季度,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研究比亚迪,再看了很多研报分析,新闻报道后,终于在市场底部,鼓起勇气用250元/股的成本买入了比亚迪,并且,对它能上500元充满了信心。

果然,在6月底,比亚迪不负众望,一路上涨到350元,然后就开始了震荡。这个时候,理性的我知道,比亚迪短期所有的利好基本上到头了,后续极大可能又回调。所以,这个时候是可以卖掉一些,先落袋为安。

但是,人性使然,我还是会受到“预期涨到500元”执念的影响。我的想法会像那个给孩子填报志愿的家长一样:凭什么我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去研究一个行业,一支股票,冒着海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风险,重仓的股票,难道现在就只赚这么点就跑了?

好在,经历了 2021年的教训后,我现在心态也有了很大提升: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收益后,要把这个收益视作我们“可以选择去留”的资本,而不是去“搏一搏”的枷锁。

0 3

让我们再回到高考志愿填报的故事上。

最后,咨询机构负责人无奈地说:

"

“我们就是一个志愿咨询机构,是给家长提供信息的,不是给人家做决策的。 我们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义务。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刚刚好】,任何决策都是要有取舍的。既要又要还要。最后什么都要不到。”

"

最后这段话,我相信对理财经理们启发是最大的。

近期,我们给培训的理财经理都做了“问卷调查”,超过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想要良好的心态。

我们只是客户投资路上的导航员,是提供信息和建议的,不是做决策的。所以,当客户亏损时,我们首先要摆正心态!既不能太冷漠,但是也不要太自责。因为我们没有本事确保客户能赚到钱,我们能做的,只是运用我们的专业度和服务,提高客户赚钱的概率和持有体验!这就足够了。

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猿巴巴_商业服务平台精选

更多精选内容